《经济学原理》 - 微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全文参考自《经济学原理》曼昆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术语:《经济学原理》 - 微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附:术语 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原理》 - 宏观经济学原理笔记

导言

经济学十大原理

  • 稀缺性指社会资源有限,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的所有物品和服务。
  •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有些核心思想,十大原理可以做一个简要的概括。经济由群体中的个人组成,因此个人的行为可以反映经济的行为。下面从个人角度分类举出这些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 原理1:人们总会面临权衡取舍
  • 原理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需要舍弃的东西(机会成本)
  • 原理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一个人对任何物品的支付意愿基于增加1单位物品获得的边际收益。当且仅当一个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个行为
  • 原理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因为理性人会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比如降息会激励人们取出储蓄拿来投资。我们在分析决策时,不仅要考虑直接影响,还应该能考虑通过激励造成的间接影响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 原理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即非零和。
  • 原理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根据亚当·斯密的观察结果,市场经济中价格作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经济活动。它的推论是,任何限制或阻碍这只手的行为会扭曲家庭和企业的决策,并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税收、中央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中,参与者受利己心的驱动,但往往比他处于公共利益考虑时,更能有效促进公共的利益
    • “让人们各行其是,不要让政府沉重的手知道他们的行为,结果往往会最好”
  • 原理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 政府制定制度,通过权威以便个人可以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
    • “看不见的手”考虑不了外部性市场势力这两种市场失灵的情况。因为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以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 原理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更细致地说,几乎所有生活水平的差别都可以归因于生产率的差别
  • 原理9:政府发行货币过多时,物价会上升,即通货膨胀。
  • 原理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 货币量增加 -> 社会整体支出水平上升 -> 物品服务需求增加 -> 企业提高物价,雇佣更多的工人生产 -> 更少的失业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作为科学家

经济学同其他科学一样,有提出理论 -> 收集数据 -> 分析数据几个步骤,不同的是经济学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研究的是人。

  • 同样是观察、理论、验证;经济学的验证通常只能从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入手
  • 同样是简化问题,经济学中也有假设,并在假设基础上建立模型,以此了解世界
  • 第一个模型:循环流量图,描述家庭和企业的货币流转
    • 在物品与服务市场,家庭是买者,企业是卖者
    • 在生产要素市场,家庭是卖者,企业是买者
  • 绝大多数经济模型都通过数学工具构建,比如最简单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 表示技术和生产要素固定时,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组合
    • 曲线斜率代表某产品的机会成本
    • 曲线上的某点是当前稀缺资源的生产极限,它被称为是“有效率的”。曲线面积内的点是“无效率的”,曲线面积外的点在当前条件下无法达成。
    • 站在原点看,边界通常是向外凸出的
  •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作为政策顾问

  • 经济学家分析世界时是科学家,帮助改善世界时,它们是政策顾问(工程师)
  • 实证表述规范表述
    • 实证表述通过证据验证;规范表述除了证据还会涉及道德、政治哲学等价值观
    • 经济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是实证表述,站在科学家立场上的
  • (个人感悟)世界由自然科学家们定义和主导,而“人”则由社会科学家(如经济学家、哲学家)们定义和主导
  • 经济学家只是施政的一个影响因素而已,最终政策是多方角力的结果

造成经济学家矛盾的原因

  • 科学判断不同,这与自然科学一致。
  • 价值观不一致

附:图表

  • 通常用图形直观地说明一组事件如何引起另一组事件的发生
  • 两个陷阱:变动由未画出的第三个变量引起;反向因果关系
    • 打火机和癌症的正相关
    • 家用旅行车和家庭人口增加的正相关

相互依存性和贸易的好处

  • 出发点是: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状况都变得更好

简单的经济学寓言

  • 自给自足时,生产可能性边界即消费可能性边界。
  • 相互贸易时,由于专业化,每人专注于擅长的工作,双方的消费可能性边界将大于生产可能性边界

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

  •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 比较优势用机会成本衡量,所以两个生产者间相互比较,比较优势一定是有高有低而不会都较高的
  • 不同的机会成本导致贸易可以增加经济总产量,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同时由于机会成本不同,双方都可以议价,并以低于自己生产某物品机会成本的价格得到该物品从而从贸易中获益
  • 比较优势原理: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这也是经济学家反对贸易限制的主要依据
  • 通过上面分析还能得到一个结论:由于双方都要获益,因此贸易的价格要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才能达成交易

比较优势的应用

  • Tom Fordy应该雇人修剪草坪,而去拍广告
  • 自由贸易中,每种物品应该由生产这种物品机会成本较低的国家生产

市场如何运行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与竞争

  • 比较优势说明贸易可以使双方状况都变好,而物品和服务是通过市场中的供给与需求交流的
  • 供给和需求是人们在市场上相互交易的行为
    • 市场上,买者决定需求,卖者决定供给
  • 完全竞争的两个特征 / 价格接受者 / 垄断

需求

  • 需求定理: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比
  • 区分市场需求和个人需求
  • 影响需求曲线的一些因素
    • 收入: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
    • 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
    • 爱好、预期、买者总量

供给

  • 供给定理:价格和供给量成正比
  • 区分市场供给和个人供给
  • 影响供给曲线的一些因素
    • 投入品价格
    • 技术
    • 预期、卖者数量

需求和供给的结合

  • 市场的均衡是上述两条线的交点
    • 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
    • 过剩和短缺(沿着曲线移动
    • 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价格都会自发调整并达到平衡
  • 均衡变动:曲线的移动、新平衡的达成
    • 判断影响的是供给还是需求还是都有
    • 区分供给变动供给量变动需求变动需求量变动
  • 价格决定了社会稀有资源的配置 / 一只看不见的手

弹性及其应用

  • 需求价格弹性和影响因素
    • 可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和奢侈品/市场和时间的范围
  • 计算方式: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 价格变动百分比
    • 中点法,避免同一场景的不同方向得到不同结果
  • 弹性值和需求曲线的斜率
    • 富有弹性、缺乏弹性、单位弹性
  • 收益的计算:数目 * 价格
    • 富有弹性时,价格上升引起收益增加
    • 缺乏弹性时,价格上升引起收益减少
  • 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一些应用的例子:

  • 小麦技术的进步减少了农民收入,鼓励人们离开农业
  • OPEC不能长期维持高油价
  • 禁毒在短期内会增加毒品相关犯罪

供给、需求和政府政策

价格控制

  • 限制性约束的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将造成物品短缺,引起稀缺物品分配效率的降低
    • 限制油价
    • 长期的租金控制引起人们租不到房,房东不愿意优化自己的房
  • 同样地,限制性约束的价格下限很容易引起过剩
    • 劳动力市场的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
    • 计划经济导致生活必需品的缺乏

税收

  • 税收抑制了市场活动,导致物品销售量减少,减少了市场规模,同时买者和卖者分摊了税收负担。
  • 对买者征税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税收归宿决定于供给和需求的力量。
  • 税收楔子与相对弹性
    • 更有弹性的一方承担较少的部分,税收负担更多由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承担
    • 应用:工薪税更多由劳动者承担;奢侈品税由奢侈品供应者承担

市场和福利

消费者、生产者、市场效率

  • 福利经济学,讨论资源配置和经济福利的关系
  • 消费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 支付意愿和消费者剩余
    • 图表表示: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
    • 实际意义:衡量买者从一件物品中得到自我感觉的利益,通常情况下,也可以反映经济福利程度
  • 生产者参与市场的收益 - 成本和生产者剩余
    • 图表表示: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
    • 实际意义:衡量卖者的福利程度
  • 市场效率、平等
    • 总剩余:生产者剩余 + 消费者剩余
    • 效率和平等
    • 自由市场把物品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评价用购买意愿衡量
    •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 自由市场生产出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
  • 之前的讨论都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市场失灵时,市场无法有效地配置资源
    • 非完全竞争:市场势力
    • 外部性
  • 应用
    • 不论是供给提高(技术演进、成本降低)还是需求提高,都能提高生产者、消费者剩余,即市场效率。间接地,,也会促进互补品的繁荣,引起替代品的消亡

赋税的代价

  • 税收收入的矩形表示 => 社会总剩余的下降
  • 买者和卖者因税收遭受的损失大于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 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因为它使卖者和买者不能实现贸易的好处,这个好处可以用税收楔子的三角形衡量。三角形内的贸易带来的剩余由于小于税收被阻止。
  •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带来的无谓损失就越大
    • 无谓损失越大,政府实施一项计划的成本就越高
  • 政府的税收收入随着征税的增长会先变大再变小,而无谓损失是一直扩大的

国际贸易

  • 国内价格反映了物品的机会成本,即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 假定世界价格是既定的,用世界价格线和供求线形成的三角形表示进出口国收益
    • 世界价格较低时,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总体收益
    • 世界价格较高时,消费者剩余降低,生产者剩余增加,总体收益
    •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情况都变好
  • 关税和无谓损失
    • 关税使价格更逼近均衡价格,减少了进口量,但带来了无谓损失
    • 无谓损失来自过度生产和消费不足
  • 贸易在消灭一些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创造了比较优势行业上的工作岗位(保护主义)
  • 自由贸易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可以会牺牲平等

公共部门经济学

外部性

  •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 外部性内在化
    • 负外部性使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数量,正外部性则相反
    • 对正外部性补贴,负外部性征税
  • 如何针对
    • 命令和控制 —— 管制
    • 以市场为基础 —— 矫正税和补贴
    • 可交易的污染量 —— 污染许可证
  • 矫正税鼓励公司开发更环保的技术,比管制更灵活,同时还能增加政府收入
  • 矫正税决定了污染价格,污染许可证决定了污染量
  •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办法
    • 道德规范 & 慈善行为
    • 外部性内在化是一些企业进行多类型经营的一个原因
  • 科斯定理:私人可以有效率地解决外部性
    • 交易成本影响科斯定理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 私人市场不能保证没有价格的物品的适当配置
  •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
  • 公共物品
    • 公共物品的总利益大于成本时,就可以不考虑搭便车者的存在
    • 公共物品的成本-收益分析:并不像私人物品市场,买者和卖者通过出价表达物品的评价和成本
  • 公共资源
    • 公地悲剧: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会减少他人使用,由于负外部性的存在,公共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
    • 解决措施:征收矫正税或颁发许可证;将公共资源变为私人物品
    • 举例:清洁的空气、水、拥堵的道路、动植物资源等
  • 为什么象牙的商业价值是大象的噩梦,而奶牛的商业价值却是它的护身符呢?
    • 因为大象是公共资源,而奶牛是私人物品
    • 产权缺失引起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释放市场的力量,从而让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增进经济福利

税制

联邦政府

  • 收入: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工薪税)、公司所得税、销售税
  • 支出:收入保障、医疗、国防、债券利息
  • 赤字和盈余
    • 赤字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筹资,并在盈余时偿还
    •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财政挑战

地方政府

  • 收入:销售税、财产税、许可证收费、公共交通收费
  • 支出:教育、医疗

税收的效率

  • 税收的成本来自于扭曲决策时的无谓损失和纳税人承担的管理负担
  • 消费税的转型
  • 边际税率和平均税率
  • 定额税:有效率但无法保证平等

税收的平等

  • 受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从政府服务的收益多少来纳税
  • 支付能力原则:认为应该根据人们可承受负担来纳税
    • 纵向平等:支付能力强的人多纳税
    • 比例税、累进税、累退税
    • 横向平等:相似支付能力的人纳税相似
  • 税收归宿和税收平等
    • 粘蝇纸理论

企业行为和产业组织

生产成本

  • 我们通常可以假设:企业的目标就是利润最大化
  • 收益、成本、利润的计算
  • 机会成本:显性、隐性成本
    • 容易被忽略的隐性成本
  • 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 区别:是否考虑隐性成本
    • 经济利润是企业经营者供给物品或服务的动机源泉

生产与成本

  • 生产函数:投入量和产量的函数
  •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
  • 总成本曲线:产量和总成本的关系函数
    • 在边际产量递减时,生产函数越来越平坦,而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
    • 由于投入量和成本的近似性,生产函数几乎是总成本曲线的反函数
  • 固定成本:租金、人力等
  • 可变成本:投入品、时薪
  • 平均总成本(ATC)、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MC)
    • 递增的边际成本
    • U形的平均总成本
    • U形平均总成本的最低点对应的产量叫做有效规模
  • 边际成本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在有效规模处相交
  • 典型的成本曲线三个特征
    • 最终递增的边际成本曲线
    • U形的平均总成本曲线
    • 两者相交于有效规模处

短期和长期成本

  • 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不同于短期成本曲线
    • 大、中、小型工程的ATC曲线
  •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规模收益不变
    • 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的几种变化情况
    • 规模经济通常来自专业化和分工,规模不经济通常来自沟通成本和协调问题
  • 愈精细的分工(专业化)愈容易带来规模经济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竞争市场

  • 竞争市场
    • 市场上有众多买家、卖家
    • 交易的物品大体相同
    • 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 平均收益:物品的价格
  • 边际收益: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价格

利润最大化

  • 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可以找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因此对于竞争企业来说,利润最大化的产量点即价格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
    • 边际成本小于边际收益时,增加产量
    • 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时,减少产量
    • 两者相等时,利润最大化
  • 实际上,企业的边际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价格时愿意供给的物品数量,即供给曲线

短期/长期决策

  • 短期供给曲线:价格(平均收益)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时,企业停止营业,大于AVC时,产量沿着MC曲线移动
  • 沉没成本的无关性短期内,供给曲线和固定成本没有关系
    • 应用:弄丢了电影票不影响再买一张的决定、淡季的餐馆和高尔夫球场的决策
  • 长期供给曲线:价格(平均收益)小于平均总成本(ATC)时,企业退出市场,进入的标准刚好相反
  • 利润的图形表示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上面讨论的单个企业的短期、长期供给决策,下面看下市场上短期和长期的供给曲线

  • 短期:企业数目固定,供给曲线等于边际成本曲线的叠加
  • 长期:企业可以自由离开和加入,达到均衡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利润必定为0。此时,价格=ATC,而对企业而言,会选择让价格=MC保证利润最大化,所以最终使ATC=MC,让市场中每个企业都达到有效规模,供给曲线等于固定价格,完全富有弹性
  • 由于这里的成本是机会成本,实际上会计成本是大于0的,所以企业还会留在市场中
  • 短期、长期内的需求移动
    • 短期内带来企业的盈利、亏损
    • 长期内随着企业离开和进入市场,价格回到长期均衡
  • 长期供给曲线可能会向右上方倾斜
    • 生产资源数量有限
    • 鼓励新企业加入,就需要提高价格 -> 甚至能有企业长期盈利

垄断

  • 垄断企业是价格决定者
  • 垄断企业的进入壁垒
    • 垄断资源
    • 政府管制:版权和专利
    • 生产流程:规模经济产生的自然垄断,一个企业能够以低于其他企业的成本供应产品
  • 为保证能卖出产品,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斜向右下方
    •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小于物品价格
  • 在垄断企业利润最大化时,P > MR = MC
    • 先找到MC = MR的生产数量点,再对应需求曲线找到合适定价的价格
    • 在市场竞争者增多时,价格会逐渐回落到等于边际成本

垄断的福利代价

  • 无谓损失:垄断者生产的产量总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
    • 类似于收税:这里私人企业得到的“税收”正是垄断利润
    • 对应到现实生活,无谓损失即无效率的低产量

价格歧视

根据消费者对商品的评价差异化确定价格。

  • 竞争市场中,不会出现物品的价格歧视
  • 价格歧视可以实现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
  • 价格歧视要求能够根据支付意愿划分顾客
  • 价格歧视可以增进社会福利,不过是生产者的剩余
  • 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利润,完全价格歧视可以让生产者获取市场的全部剩余,避免无谓损失,然而实际中通常做不到
    • 举例:电影票、飞机票、折扣券、数量折扣

针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 增加市场竞争性:反托拉斯法
  • 管制:直接限制垄断企业的定价
  • 公有制:政府自己经营 -> 带来市场效率下降
  • 不作为

垄断竞争

既有竞争性又有垄断性的市场,比如小说。

  • 寡头,集中率衡量
  • 垄断竞争:许多卖者产品有差别自由进出
  • 市场组织的分类
    • 垄断
    • 寡头
    • 垄断竞争
    • 完全竞争

差别产品竞争

  • 短期中,垄断竞争的分析方式和垄断一样
  • 长期中,企业可以自由进出,并最终达到利润为0的情况,即MR=MC,P=ATC。价格曲线和平均总成本曲线相切
  • 一些结论,均衡点在ATC变小的部分,此时MC < ATC
    • 在长期均衡下,对比完全竞争,产量是小于有效规模的,即有过剩生产能力
    • 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因此此时,每新增一个客户,都会使生产者利润增加,生产者有激励去吸引更多顾客
  • 因为P > ATC,垄断竞争也会带来无谓损失

广告

  • 由于垄断企业出售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因此都有激励做广告来吸引买者买自己的特定产品
    • 产品间差异越大的行业,收益中用于广告的成本越大
    • 总体来说,广告促进了竞争
  • 广告本身的质量与否影响着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评价

寡头

  • 勾结、卡特尔:禁止卡特尔内协商生产数目或价格是困难的
  • 纳什均衡的达成
    • 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价格
    • 随着企业的增多,市场会越来越接近竞争市场
  • 寡头和囚徒困境:维持合作是困难的
    • 军备竞赛
    • 公共资源
    • 寡头的囚徒困境对社会是有益的
  • 多次合作能让合作者更关注长远利益、而避免囚徒困境
  • 贸易限制、托拉斯法
  • 一些看似的反竞争操作,可能有合理的经营目的
    • 转售价格维持
    • 掠夺性定价
    • 搭售

劳动市场经济学

生产要素市场

生产要素需求是派生需求,是通过向另外的市场供给物品所产生的需求

劳动的需求和供给

  • 分析前提:企业具有竞争性、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
  • 边际产量值: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产品价格
  • 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 => 向右下方倾斜的边际产量值曲线
  • 竞争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雇佣的工人数会达到使劳动边际产量等于工资的那一点,即边际产量值曲线也是劳动需求曲线
  • 工作和闲暇的权衡

劳动的均衡

这里的均衡建立在竞争市场的基础上,即工资对买卖双方来说是既定的。买方垄断的情况较少出现。

  • 均衡时,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量值
  • 供给、需求的移动

其他生产要素

  • 劳动、土地和资本
  • 租赁价格购买价格
    • 对于租赁价格,劳动、土地、资本各自赚到了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贡献的价值
    • 对比劳动收入、资本收入是通过多种方式支付给家庭的,如股利等
  • 生产要素间相互联系

工人的工资反映了他们所所生产的物品/服务的市场价格。这也解释了为何程序员的工资比加油站服务员高,IT服务业者的收入比便利店收银员高。

收入和歧视

产生收入差距的原因

  • 补偿性工资差别
  • 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
    • 受教育程度高的工人往往有着较高的边际生产率
    • 工作效率、工具的提升,和非熟练劳动需求的转移拉开的熟练、非熟练工资的差距
    • 高等教育也是一种投资
  • 教育作为一种信号
  • 能力、努力和机遇
  • 超级明星
    • 市场上每个人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
    • 生产物品的技术使最优生产者低成本提供物品成为可能
  • 最低工资法、工会、效率工资

歧视经济学

  • 劳动市场上的歧视并不能直观地分析
  • 竞争市场会对雇主的歧视做“自然的矫正”,那些只对赚钱有兴趣的企业占据优势地位
    • 这种歧视只有在顾客偏好政府政策存在时,才能维持下去

收入不平等和贫困

  • 贫困率、贫困线
    • 影响衡量不平等的因素:实物转移支付、生命周期、暂时收入和持久收入
    • 实质生活水平上的不平等比年收入的不平等要小得多
  • 收入再分配的政治哲学
    • 功利主义:社会效用最大化
    • 自由主义:政策需要客观公正,即由对社会现状一无所知的社会参与者得出
      • 最大最小准则:主张应该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
    • 自由至上主义:预先设定规则,惩罚违规者,强调过程而非结果,不进行收入再分配
  • 减少不平等的政策
    • 最低工资
    • 福利
    • 负所得税、劳动所得税减免
    • 实物转移支付
    • 反贫困计划、工作激励

深入探讨的论题

消费者选择理论

  • 预算约束曲线:在既定收入下,消费某种物品引起另一种物品消费量的变化
  • 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
  • 无差异曲线的4个特征
    • 较高的无差异曲线给消费者的满足感更高
    • 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 无差异曲线不相交
    •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 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补品
    • 完全替代品:边际替代率为定值,一条直线
    • 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

消费者选择什么

  • 消费者选择什么:最优点
    • 最优点处,消费者选择的两种物品组合要使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对价格
    • 相对价格和边际交换率分别代表市场和消费者对两种物品的评价
    • 效用来描述最优点的平衡状态:对X物品支出的每美元的边际效用等于用于Y物品支出的每美元的边际效用
  • 收入变动对选择的影响
    • 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
  • 价格变动对选择的影响
    • 预算约束线的外扩
    • 收入效应:向更高无差异曲线移动引起的消费变动
    • 替代效应:沿着无差异曲线变动到不同标记替代率的点的消费变动
  • 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的应用
    • 吉芬物品:价格上升引起需求增加,和物品的低档程度有关
    • 工资如何影响劳动供给:取决于劳动者如何衡量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微观经济学前沿

不对称信息

  • 隐蔽性行为和道德风险:代理人和委托人
    • 公司管理中,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层就分属委托人和代理人,道德风险即管理层可以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公司决策
  • 隐蔽性特征:逆向选择
    • 卖者了解得更多,买者承担风险
    • 有信息一方披露信息:发信号
    • 无信息一方迫使有信息一方披露信息:筛选

政府经济学

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府

  • 康多塞悖论:(多于两种选择时)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 投票顺序会影响结果
    • 多数投票本身可能并不能告诉我们社会想要什么结果
  • 阿罗不可能定理:没有一种投票制度可以满足下列所有条件
    • 确定性
    • 传递性
    • 不相关选择的独立性:任何两个结果之间的排序不取决于别的结果
    • 没有独裁者
  • 阿罗不可能定理意味着无法把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加总成社会偏好
  • 中值选民定理:多数原则将产生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结果
    • 前提
    • 应用:大选时,两党都会尽量争取中值选民的支持,因此政治主张也会趋同

行为经济学

社会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融合

  • 人不总是理性:左位偏差
  • 人想要公平
  • 人是善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