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师兄之泛谈 2

今晚与师兄两人回校,聊起互联网分工时,师兄不免又多说了许多。说着说着,话题又过渡到人生道路上。因觉得颇有共鸣,这里依旧流水账般,记在下面。

关于互联网分工

产品

个人认为,互联网分工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产品,产品分PM和PD两种,PM和PD上有产品总监。PD即Product Designer,产品经理。负责具象化用户需求,交给技术去实现。话说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具象化需求不是那么好做的,产品总监提出大体构想后,PM多半会召集身边各部门开会,并去整理会议上各方杂乱的美好设想。首先,总监的构想有时会很模糊,甚至会有方向上的错误;其次,会议上各方的建议并不能覆盖所有细节,尤其是枯燥的细节。毕竟产品做不好是PD背锅。接下来,整合好的具体需求是不能直接拿给技术看的,否则很容易被砍死。PD需要融合、简化需求,减轻技术团队的压力。产品,做出来才是真的。接下来,把任务交给PM。除此以外,PD需要尽量为自己所带领的技术团队争取资源,作为挡箭牌处理和营销以及运维的关系甚至办公室政治,这也是让产品成功的重要一点。综上,PD是个多方受压的角色,一旦失误很容易背锅,同时它也是产品流程的重要一环,把控好产品方向,安抚好烦躁的程序员,着实压力巨大。所以,有句古话说得好,PD常有,好的PD不常有。

PM即Project Manager,项目经理。和PD在互联网产品开发中是多对一(多PD)或一对一的关系。PM需要将需求进一步细化到技术上,拆分成各个部分,交给手下的技术团队完成。同时,PM负责把握工程的时间进度。时间过了deadline是没法交差的。PM不一定得很懂技术,但一定得能让技术团队信服(虽然大多数的PM都很懂技术)。否则,手下心不齐,三天两头添乱,PM是很不好受的。毕竟产品开发不完,是它背锅。相比PD,PM距离技术更近,也会经常参与技术团队的开发。

营销

产品从设计到原型结束后,交给营销团队推广拉客。营销部门只负责拉客,并不负责接客。因为它的kpi是按照入驻用户数来计算的。营销又称销售,它做的工作和安利很像,负责为产品招揽足够数量的客户。为了保证每月或每天kpi的硬性要求,营销会将产品好的一面,甚至没有的一面展示出来。这里遇到了两个矛盾:第一,为了产品能卖得更好,营销部门会向PD施压,改变产品需求,使得更种各样的用户都能入驻。万一这时PD不够“硬”,技术团队就要砍人了。第二,营销的kpi不包括客户流失率,毕竟不是它负责接客,不负责任的拉客和承诺很容易招揽垃圾用户和愤怒的用户,这就要考验运营部门的智慧了,它要努力把人留下来,并用甜美的笑容迎接客户的怒骂。可见,运营部门也是个很考验心理素质的地方。

运营与技术

营销说完了,下面是运营。运营的KPI包括客户流失率。上面说过,用户反馈的所以负面意见90%都由运营部门的客服来扛着。产品当然不会做出的第一版就很完美,因为用户是不会接触到产品原型开发的。运营吃的营销的亏,会扔给产品和技术。埋怨产品是怎么设计的,并向PD施压,要求改变产品需求(这话听得怎么那么耳熟),因为用户反馈blablabla。这时,重复修改是无法避免的,PD再调整,PM下的程序员免不了做重复工作。如果调整得不好,技术砍死产品经理就会发生

技术分两种。第一种是学术型技术,多半不会和产品、营销、运维三个部门一起提,即真正的技术。它是埋头做的,不一定短时间内就会生效的。大公司里会分成专门的部门。第二种是工程型技术,和产品在一起提到,很多互联网公司会有“技术池”这个概念,即程序员们的工作并不固定,自己自由选择或分从分配到某个产品线,和某个PD合作。

综上,我们看到,产品、运营、销售是三个相互坑与被坑的角色,矛盾统一的是它们的目标一致——这个产品的前景。换句话说,它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相互间痛并快乐着。高工资不是白拿的,它们的压力透过文字就可以辨别出。

关于悲惨的程序员

程序员的悲惨,其实是不需要这段文字就能看出来的。对需求的重复修改是程序员即普通技术的噩梦。技术(以下均指普通技术)的KPI是按照需求数量来计算的。PM把需求分解,按照难度打分后,交给技术完成,很像完成成就。如果PD或PM的功底不够,产品细化的不够狠,技术的KPI就会比较难看。这还不算悲惨。如果PD不够“硬”,产品原型还没出来,就被销售改了几个需求,技术的开发工作就会重复进行,而新的实现方法是不计入KPI的。不计入KPI倒可以忍,改得晚,deadline就在眼前才是最要命的。实际上,程序员加班并不是工作量大,而是重复工作太多了。而PD里有许多应届,出色的PD少,这也就成了业界程序员的常态。

产品推出后,运营也加入了挤压产品、技术的队伍,技术又会针对客户的反馈进行修改。大家也猜到了,这个修改也是不计入KPI的。如此多的工作,却对KPI毫无贡献,悲惨的程序员该怎么想呢?呆不下去就走呗!这也是互联网离职率高的重要原因。

以上讲了技术跟错了产品和产品经理的悲剧。好的产品新修改多,重复修改少,KPI高,年终奖拿到手软,不好的产品线注定会多处很多重复修改,却,见不到用户量的大提升。如果我们隐忍的程序员还没有放弃,产品线终于崩溃了。这时,技术面临两种命运,一,等着被随机分配到另一个产品线上,用鸟枪法找一个靠谱的产品和产品经理;二,原来工作努力上进,口碑好,被好的产品线挑走,从此人生改变。可见,对于技术来讲,找一个信得过的产品是多么重要;幸运的是,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找一个信得过的技术也是很重要的(产品实现不了是它背锅)。说到底,这里做事还是看人。

关于技术的前途

工科学校出身,有技术功底,出去最有可能就是技术了。那该选择什么道路,能避免上面的悲惨命运呢?上面也提到了,说大了,技术无非两种,研发型和工程型。前者强调在深度,后者强调在广度。因此,对于前者,在知识上的精深,对高深技术的掌握很重要,Google、微软中国这样的公司将是理想的归宿,尤其是对于技术痴迷者。若出世没那么厉害,互联网等公司的研发岗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一切的前提是,得好好学习。

工程岗,又称技术民工。在知识上的灵活,对多领域的技术掌握、有工程技术实践经验很重要。因为,技术毕竟不能干一辈子。长期来看,管理岗位是理想选择;短期来看,PM是最好的跳板,如果因为产品线大限已到,或是因为其他原因调岗后,能因为之前的经验升任PM。那恭喜,你终于能翻身农奴把歌唱,由被坑的角色,转成坑人的角色了。不过,这个几率在你跟对产品线才会比较大。

看来,说到底,还是得跟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