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现代艺术
谢德庆在1985年到1986年一整年不看、不谈、不接触艺术,完成了他的《不做艺术》的艺术品,葛宇路创作了与自己同名的路牌,小野洋子的《切片》,这些艺术家的创作恐怕难以让对现代艺术不了解的人接受和理解。蒙德里安的三原色创作、克莱因的纯色创作、波洛克的斑渍绘画,常人看来也会说“就这?”。在往前一点,沃霍尔的金汤宝罐头、杜尚的小便池、施维特斯的“梅兹”,和大家常规理解里的艺术家苦心孤诣创作的艺术品也相去甚远。那它们和梵高、毕加索、塞尚、高更这些人又有着什么联系呢?《现代艺术150年》从18世纪上半叶的印象派讲起,作为《艺术的故事》在现当代的出色补充,将现代艺术的演进脉络清晰又有趣地讲述了出来。颇有些纪实小说的感觉,读起来甚是畅快。
导论:你在看什么
当代艺术家不都是骗子,现代艺术品收藏家也不都是傻子。过去150年的现代艺术故事里,能多少让你下次看到类似作品时多一些有趣,少一些迷惑。
泉:1917
杜尚将购买的小便池取名为《泉》,作为一件艺术品。意图传达:艺术家的工作是通过展示理念,对世界进行评论或理解。而《泉》能成为一件艺术品,也是来自艺术家的主意,而不是艺术家的制作。这种解除物件原始功能,给它赋予新的角度和背景,从而创造一件艺术品的方式,体现了杜尚的一种观念主义。杜尚来自达达主义的启发,又开启了现成品的流派。
前印象派:走向真实 1820——1870
相关人物及作品
- 莫奈(1840-1926)
- 欧仁·德拉克罗瓦(1798-1863),《自由引导人民》
- 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1877),现实主义,《世界的起源》
- 爱德华·马奈(1832-1883),《喝苦艾酒的人》、《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
- 波德莱尔,散文家
思潮
在当时,印象派是最激进、最反叛、最能突破障碍的一群人。他们想摆脱传统绘画的冠冕堂皇,走出画室记录现代世界,在现场创作,捕捉稍纵即逝的感觉。对所见念兹在兹。在当时也收到政治变迁、科技进步、摄影发展、哲学新观点的助推。他们试图努力突破学院派的封堵,走向未来。马奈等人的绘画开始并不被学院所接受。拿破仑三世上台后,给了这些落选学院沙龙的画家提供了新平台。年轻艺术家在其中相互得到鼓励。印象派艺术家吹鼓手波德莱尔也鼓励艺术家从现代生活中“从短暂中发现永恒”,抓住当下。
印象派:现代生活的画家,1870-1890
相关人物及作品
- 爱德华·马奈(1832-1883),《奥林匹亚》
- 莫奈(1840-1926):《日出·印象》、《威斯敏斯特下的泰晤士河》
- 保罗·塞尚(1839-1906)
- 卡米耶·毕沙罗(1830-1903),《白霜,通往埃那里的老路》
- 埃德加·德加(1834-1917),《舞蹈课》,《赛场上的马车》
- 雷诺阿(1841-1919),《青蛙塘》
- 阿尔弗雷德·西斯莱(1839-1899)
- 保罗·杜兰-鲁埃,经纪人,印象派的伯乐
- 路易斯·勒罗伊,艺术评论家,“印象派”批评者,也是这个名字的来源
- 特纳(1775-1851),《雨,蒸汽和速度》
- 安藤广重(1797-1858),日本浮世绘画家,《大津站》
- 葛饰北斋(1760-1849),日本浮世绘画家,《神奈川巨浪》
思潮
勒罗伊并不能欣赏莫奈的《日出·印象》,用画作里的名字“印象”来给这一派风格起了讽刺的名字,结果反而催生了文艺复兴后最著名的艺术运动。起初印象派的创作并不被欣赏。艺术经纪人保罗·杜兰-鲁埃意外起到了伯乐的作用,他给予这些印象派艺术家资助,对他们创作的艺术坚信不疑。他购买了莫奈和毕沙罗的作品,资助他们的日常生活,并为他们策展。杜兰-鲁埃意识到,革命和机械化催生出新的社会阶层——资产阶级。这些新贵们可能青睐新的艺术,尤其是能代表新世界、新科技的艺术。到1874年展览时,杜兰-鲁埃支持和推介了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和其他人的作品。最终他在巴黎的画廊大获成功。
莫奈的画作受特纳的作品以及日本浮世绘影响很深。其他的印象派画家如马奈、德加等也受浮世绘的影响。他们喜爱浮世绘的风格鲜明和简洁。德加就很敬重安藤广重。德加的作品里能看到他对迅捷和动感的捕捉能力,画面仿佛是时空冻结的瞬间。当然他也借鉴了摄影技术的一些技巧。
在1886年巴黎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展览后,由于地理位置、个人性格、艺术理念的差异,合称印象派的艺术家们也走向分裂。印象派走入后印象时期。而此时,印象派画家的名声已经确立,前程无忧,他们的作品不愁无人购买,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现代艺术。
后印象派:扩展领域,1880-1906
相关人物及作品
- 文森特·梵高(1853-1890),《吃土豆的人》、《黄房子》、《花瓶里的向日葵》、《寝室》
- 保罗·高更(1848-1903),《布道后的幻象》,《你为何生气?》
- 乔治·修拉,《阿尼埃尔的浴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 保罗·塞尚(1839-1906)
思潮
梵高、高更、修拉和塞尚并称“后印象派”艺术家,但“后印象派”这个词是英国博物馆馆长罗杰·弗莱在1910年发明的,是为了在策展时吸引观众眼球,起了“马奈和后印象派艺术家”这样的名字。这四位在印象派基础上,各有各自的艺术追求:
- 梵高和表现主义:梵高起初是艺术经纪公司学徒,而后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成为艺术家。梵高的画善用厚涂法,浓重的颜色并不仅仅描画画面,颜色本身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表现出浓烈的情感。这种深刻的表现性开启了表现主义的道路,而后爱德华·蒙克也收到很大的影响,创作出《呐喊》。梵高和高更曾是好友,而后因争执分道扬镳。梵高在37岁时自杀,几个月后弟弟提奥随之去世。
- 高更和象征主义:高更放弃了自己股票经纪人的生活,转身成为一名艺术家。他的作品饱含隐晦的含义和象征。梵高用颜色表达情感,高更则用来讲故事。为了戏剧性的比喻和画面,他选择放弃真实。同时,他还讨厌他们的现代生活,想要创立自己的原始主义美学风格。之后前往塔西提岛生活采风。最终死在岛上。
- 修拉和点彩画派:修拉对印象派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不感兴趣,他希望抓住永恒。他想给印象派带来秩序和纪律,吸收颜色上的创新,结合一些科学方法论来解释。《颜色理论》、《颜色对比原理》这样的著作对修拉帮助很大。最终修拉放弃印象派的即兴画法,改为用点状颜料细致地涂在画布上,通过点和点之间的配合呈现预期中的效果,保证色彩的平衡。
塞尚:吾人之父,1839-1906
相关人物及作品
- 保罗·塞尚(1839-1906),《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圣维克多山》
思潮
“他是第一位用双眼作画的艺术家”,有人这么评价塞尚。的确,塞尚认为之前的画作几乎被创作成从一个视角下观察的样子,不能反映真实所在,最起码应该有两个视角。而这也开启了现代主义的大门。塞尚创作了很多有两个视角的作品。他对画面总体设计和双视角的应用,也启发了之后的立体主义。对于印象派客观性的不足,修拉求助于科学,而塞尚求助于大自然。他认为画家应该全身心投入在大自然的研究中。因此他坚持室外创作,《圣维克多山》也是这样在普罗旺斯创作出来的。塞尚在创作时发现,在观察自然景观时,实际上看到的是形状而不是细节。他把视觉细节缩减成几何图形作为自己的分析基础,这个方法在几十年后就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由来。甚至包豪斯的设计、蒙德里安的网格结构也与此有关。塞尚死于外出作画淋雨感染的肺炎。此时,他在巴黎先锋派的地位已经很高,许多人对他崇拜至极,包括巴勃罗·毕加索。
原始主义(1880-1930)和野兽派(1905-1910),原始的呐喊
相关人物及作品
-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1862-1918),《吻》
- 莫里斯·德·弗拉芒克(1876-1958)《布吉瓦尔的餐馆》
- 亨利·马蒂斯,《戴帽子的妇人》、《生之快乐》
- 安德烈·德兰(1880-1954),《科利乌尔港的船》
-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格特鲁德·斯泰因肖像》、《亚威农的少女》
- 亨利·卢梭(1844-1910),《饿狮猛扑羚羊》、《一个女人的肖像》
- 康斯坦丁·布朗库西(1876-1957),雕塑家,《吻》、《沉睡的缪斯》
-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雕塑家,《吻》
- 阿梅代奥·莫迪利亚尼(1884-1920),雕塑家,《头》
- 阿尔伯托·贾科梅蒂(1901-1966),雕塑家,《行走的人》
- 芭芭拉·赫普沃斯(1903-1975),雕塑家,《穿孔之形》、《海洋生物》、《单一的形式》
思潮
原始主义贯穿了整个现代艺术,它指模仿或借用古代原始文化的手工制品。这个概念在17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有出现,后面高更就接受了它。原始主义者认为这些“原始”艺术没有被西方文化玷污,可以直抵灵魂,天然而真实。弗拉芒克购买的非洲面具给了马蒂斯以及德兰很大的启发。他们转而不再追求理想化的美,而是强调对象的内在特征。色彩和感情的表达优于忠实再现成为了这种新画法的特征。在将自己作品报名到1905年的秋季沙龙时,他们的作品被评论家路易斯·沃克塞尔轻蔑的认为是“野兽的作品”。野兽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但德兰、马蒂斯、弗拉芒克一开始倒没想发起一场运动,他们只是想探索新的表现领域,找到一些原始气息而已。
同年,马蒂斯落选沙龙的《戴帽子的妇人》被斯泰因买下。斯泰因兄妹的公寓是当时巴黎艺术家的核心据点。格特鲁德·斯泰因而后接受了马蒂斯的新画法,进而购买了马蒂斯的其他作品,如《生之快乐》。同一时期,毕加索通过斯泰因认识了马蒂斯,也因此引发了一场竞争。两者的风格类似,但也有姿态的区别。马蒂斯反映生活的速度和活力,毕加索则反映支撑这种生活的上层建筑。在竞争中,他创作的《亚威农的少女》促使了立体主义的出现,又引领了再之后的未来主义、抽象艺术。
在毕加索的派对上,艺术家亨利·卢梭因其画风的独特得到了青睐。卢梭没有绘画的相关教育,在技巧和知识上的缺乏,反而促生了略显孩子气的朴实风格,但同时又有日本版画般清晰的表现。毕加索也从卢梭的作品中获得很多启发,之后开始像孩子一样画画。
在雕塑领域,一样有着类似的、无拘无束的、从简单造型里蕴含淳朴情感的原始主义。从布朗库西到罗丹再到之后的赫普沃斯。
立体主义:另一种视角,1907-1914
相关人物及作品
- 巴勃罗·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我的美人》、《有藤椅的静物》
-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法国诗人,剧作家,现代艺术的有力支持者
- 乔治·布拉克,《埃斯塔克的房子》、《小提琴和调色板》、《水果盘与玻璃杯》
- 胡安·格里斯,《静物花卉》
- 丹尼尔-亨利·卡恩维勒,毕加索和布拉克的资助者
思潮
立体主义的精髓在于选择一个主题之后通过大量分析性观察,将其解构。毕加索和布拉克都受到了塞尚很大的启发,其中,毕加索的《少女》被认为开启了立体主义之门。就像印象派一样,起初立体主义并不被认可。布拉克的作品被马蒂斯开玩笑说是“立方体拼成的画”,立体主义的名字也由此诞生。立体主义并非刻意呈现三维物体,它承认画布的二维特质,然而呈现的是从任何角度观察到的物体。这种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也和近代科技领域突飞猛进有所关联。
彻底的抽象是立体主义不可避免的倾向,毕加索和布拉克开始在作品里加入字母和单词,如毕加索的《我的美人》,布拉克的《水果盘与玻璃杯》里,直接用木质壁板纹样的壁纸贴在画布上。两位艺术家无意间创造了新的拼贴画流派。立体主义里棱角分明、强调空间的精简风格也影响到了后来的现代主义美学。
未来主义:快进,1909-1919
相关人物及作品
- 菲利波·托马索·马里内蒂(1876-1944),诗人、小说家
- 翁贝托·薄丘尼(1882-1916),《空间中连续的唯一形体》、《离开的人》、《告别》、《留下的人》
- 卡洛·卡拉(1881-1966)
- 吉诺·塞维里尼(1883-1966)
- 贾科莫·巴拉(1831-1958),《拴着皮带的狗的动态》
- 罗伯特·德劳内(1885-1941),《加迪夫队》
- 温德姆·刘易斯(1882-1957),漩涡主义
- 雅格·爱泼斯坦(1880-1959),《凿岩机》
思潮
1905年之后的十几年见证了现代艺术的兴起,它们流派各异,有的来自法国(野兽派、立体主义、俄耳甫斯主义),有的来自德国(桥社和青骑士)还有来自俄罗斯(辐射主义)和英国(漩涡主义)的。在其中,马里内蒂为了给意大利争得在现代艺术里的一席之地,提出了崭新的未来主义概念。
和其他运动不同,未来主义一开始就公然与政治挂钩。马里内蒂在《费加罗报》上公开发表未来主义宣言,言辞激烈,甚至令人心惊。其中一些有悖传统的极端词语,甚至为未来的法西斯主义埋下了种子。不过从炒作效果看,宣言达到了目的。后来达达主义者、达利、杜尚、沃霍尔等人都从马里内蒂这里学到了如何宣传。不过马里内蒂到底还是作家,并不是视觉艺术家,目前未来主义只有一个宣言。不过宣言不到1年,他的麾下就吸引了一批艺术家。未来主义也成了一场艺术运动。
未来主义是立体主义的发展,它也将时间和空间毁坏,然后融到一个形象里。不过立体主义的主题还在于艺术,而未来主义期望激起情感反应,想发起政治声明,并在描绘的物体间形成很大的张力。未来主义打破了巴黎对现代艺术的控制,世界上许多城市开始谱写艺术新篇章。如德劳内开启的俄耳甫斯主义,温德姆·刘易斯领导的漩涡主义。一战结束后,未来主义“辞旧迎新”的口号很受欧洲民众欢迎。1919年,马里内蒂参与意大利法西斯宣言的撰写,虽然他对法西斯主义的构想和后来实际发生的事情很不一样,让他与之分道扬镳。但他度一墨索里尼始终保持忠诚。
康定斯基/俄耳甫斯主义/青骑士:音乐之声,1910-1914
相关人物及作品
- 弗朗齐谢克·库普卡(1871-1957),《第一步》
- 罗伯特·德劳内,《共时的圆盘》
-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慕尼黑——普拉内格1》、《穆尔瑙,乡村道路》、《克黑尔,笔直之路》、《即兴4》、《印象3(音乐会)》、《带圆的圆》、《作曲4》、《作曲7》
- 保罗·克里,《哈马马特的清真寺》
思潮
抽象艺术即抽离形象化的手法,从印象派去除视觉信息到野兽派强调色彩再到从多重角度观察题材的立体主义,趋势不可避免地导向所有细节的消失。库普卡是巴黎立体——未来主义运动的一员,阿波利奈尔也称为俄耳甫斯主义,他的《第一步》就是不描述任何事物的纯抽象作品。同时期的音乐家瓦格纳看到了将音乐和艺术融合的可能性,他希望创造出统一的“总体艺术品”。康定斯基在听到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时,受到启发,他希望创作出以颜色为音符,以构图为色调的作品。在一系列以道路为主题的作品中,康定斯基渐渐把形象化特征统统抹掉。
1911年,康定斯基认识了音乐家勋伯格,收到他的无调性音乐启发,创作出《印象3(音乐会)》。两位艺术家在音乐和绘画的关联上志趣相投,成为了一生的朋友。康定斯基认为应该从事物的表现中解脱出来,创作出源于本能而非后天习得的作品,借此唤醒观众的感官意识。之后,因为艺术理念不被德国同行认可,他独自创建青骑士俱乐部。并邀请德劳内和勋伯格加入。《作曲7》是康定斯基生涯的顶峰,他拒绝做出任何指向已知事物的解读。保罗·克利受到这幅作品影响,发展出自己的风格,他相信艺术不是为了再现可见事物,而是使生活变得可见。
至上主义/构成主义:俄国人,1915-1925
相关人物及作品
- 卡济米尔·马列维奇,《奶牛和小提琴》、《黑色正方形》、《征服太阳》、《至上主义》
- 弗拉基米尔·塔特林(1885-1953),《角落的反浮雕》、《第三国际的纪念塔》
- 柳博芙·波波娃(1889-1924)
- 亚历山大·罗琴科(1891-1956),《纯红、纯蓝和纯黄》
- 亚历山大·艾克斯特(1882-1949)
- 埃尔·利西茨基(1890-1941),《以红楔攻打白军》
思潮
在托洛茨基、列宁、斯大林谋划建设共产主义时,俄国的艺术家们也提出了先进和民主的新艺术形式,叫做非客观艺术。到1913年,这批俄国的艺术家已经在西欧艺术家的基础上走了很远,并开始质疑西方朋友的冒险精神。马列维奇就是其中的代表。他的《奶牛与小提琴》似乎预示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到来。《黑色正方形》更是他的经典,作品纯粹是白布上的一个简单黑色正方形。他将这种纯粹抽象、非描述性的绘画风格称作至上主义。艺术家靠描绘已知世界取悦观众的兴趣,康定斯基则向抽象迈出了一步,从而提高了艺术家的地位。到了至上主义时,艺术完全变成由艺术家制定规则的智力游戏。
和马列维奇同时期的艺术家里还有塔特林,他的《角落的反浮雕》启发了后来的装置艺术,这件三维作品作品在艺术史里第一次不为模仿和再现现实而存在。和马列维奇不同,塔特林兴趣在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如何组合它们。而后这一理念也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画家罗琴科称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艺术没有象征意义,作品重要不在其象征,而是原材料本身的构成。不论至上主义还是构成主义,都是纯粹抽象艺术的先锋。这一时期的俄国先锋艺术和左派联系密切,艺术家被赋予共产主义理想和任务。女性艺术家也头一次在运动中心扮演重要角色,如波波娃、亚历山大·埃克斯特等人。
新造型主义:网格,1917-1931
相关人物及作品
- 皮艾特·莫德里安(1872-1944),树系列,《构成C》、《构成6》
- 特奥·凡·杜斯伯格(1883-1931),艺术赞助人,杂志主编
- 赫立特·里特费尔德(1888-1964),木工,《扶手椅》
思潮
在马列维奇、康定斯基、塔特林同一时期,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也创作着自己对抽象艺术的理解。他希望能发展一种绘画形式,融合我们所知所感的一切到一个简单系统里。这种想法在一战期间形成了新造型主义。以蒙德里安本人的说法,就是“以造型的方式表现万物之共性,而非它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认为需要将艺术减至最基本的元素:颜色、形状、线条和空间。经过树系列的探索,蒙德里安在抽象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917年他得到杜斯伯格的支持,两人创办杂志,野心勃勃地传播他们的艺术理念。按杂志的命名,他们也被叫做风格派。风格派宣称,自然形式将被“彻底根除”,因为它们是纯粹艺术表现的阻碍。这一理念影响了许多人,包括荷兰木工、建筑师里特费尔德、法国时尚设计师伊夫·圣·罗兰等。在因理念不同发生多次争执后,杜斯伯格和莫得里安分道扬镳,他开始周游欧洲宣传风格派的“福音”。他将风格派、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定义为“理性抽象”,康定斯基的更有象征性的作品称为“冲动抽象”。这一精炼总结展示出这十年欧洲艺术家的殊途同归:抽象。
包豪斯:校园重聚,1919-1933
相关人物及作品
- 威廉·莫里斯(1834-1896),艺术和工艺运动创始者
- 约翰·拉斯金,英国艺术史家、左翼知识分子
- 赫尔曼·穆特修斯(1986-1927),文化官员
- 彼得·贝伦斯(1868-1940),建筑师
- 沃尔特·格罗培斯(1883-1969),贝伦斯的弟子,包豪斯的创办人
- 约翰·伊登(1888-1967),包豪斯艺术课程最初的负责人
- 莱昂纳尔·法宁格,包豪斯职工,“青骑士”成员
- 拉斯洛·莫霍利-纳吉(1895-1946),伊登之后的包豪斯造型教师
- 约瑟夫·亚伯斯(1888-1976),第一位成为导师的包豪斯学徒
- 特奥·凡·杜斯伯格、康定斯基、保罗·克利、一时齐聚
- 玛丽安·布兰德(1893-1983),包豪斯学徒,知名设计师
- 马塞尔·布劳耶(1902-1981),匈牙利设计师,包豪斯学徒
-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1969),沃尔特·格罗培斯的继任者
思潮
19世纪末英国和德国是欧洲两大工业力量。德国的文化参赞赫尔曼·穆特修斯来英国学习先进经验,看到莫里斯和拉斯金将艺术价值运用到工业品中的理念。拉斯金是左翼知识分子,他视工业化为恶魔,认为它贬低了手工业者的地位。莫里斯和拉斯金都设想着恢复中世纪的一些生活方式,比如师徒相授的手工行会培训制度。穆特修斯回到德国后不久,德国工艺联盟成立。这个组织就是以莫里斯的理想为基础成立的。联盟里包括建筑家贝伦斯,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品牌顾问。而格罗佩斯就是他的弟子。贝伦斯凭借对设计以及材料的现代化处理获得的成功也对格罗佩斯有所影响。他和同为贝伦斯弟子的阿道夫·梅耶还一同创立了公司,实践这一理念。
一战后,德国新时代的曙光点燃了民众的希望。新的魏玛共和国成立,格罗佩斯也希望尽一份力。依靠在德国工艺联盟里的经验,他想要创立一所艺术学院,在其中培养的新一代兼具实践和智慧技能,以求建立一个更文明的社会。可以说包豪斯的成立肩负了社会改良者的角色。包豪斯全称“魏玛包豪斯国立学校”,成立于1919年。格罗佩斯希望学艺术的学生能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接接地气,像工匠一样弄脏手。他还认为建筑是最优秀的艺术形式,“包豪斯”的德语意思就是“房屋建造”。学校是莫里斯所倡导的中世纪师徒模式。包豪斯的学生都从学徒开始,成为熟练工人,甚至导师。一定程度上,包豪斯挺像一个嬉皮士社区,里面随处可见理想主义的老师和学生。
可以说包豪斯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在它的时尚设计包装下,科技驱动的消费主义成了新的一种被称为现代主义的审美趣味。随着越来越多开创性艺术人才聚集,包豪斯在现代主义里的中心地位,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和19世纪初的巴黎。不过好景不长,随着德国赔款艰难,学校被右翼视为政治实体,经费大幅缩减。随着美国支持,包豪斯一度在德绍有了自己的校园综合体建筑。不久后,格罗佩斯辞职前往柏林,密斯·凡德罗继任。3年后,1933年,这个最伟大的艺术设计学院被希特勒强行关闭。学院成员大多去往美国。
达达主义:混乱的秩序,1916-1923
相关人物及作品
- 雨果·鲍尔(1886-1927),德国年轻作家,伏尔泰俱乐部创建人,无政府主义引领者
- 特里斯坦·查拉(1896-1963),罗马尼亚诗人,无政府主义引领者
- 阿尔弗雷德·雅里(1873-1907),达达主义者
- 让·阿尔普(1886-1966),达达主义发起人之一,《根据随机法则排布的正方形的拼贴画》
- 库尔特·施维特斯(1887-1948),装置艺术家,“Merz”,“梅尔兹堡”
- 弗朗西斯·毕卡比亚(1879-1953)
- 杜尚,现成品艺术,《泉》、《三个标准的终止》、“L. H. O. O. Q.”、《美丽气息》
思潮
达达主义是反叛精神的代表。在一战后,最早的达达主义者认为罪魁祸首是对理性、规章、制度的过度依赖。他们考虑一种非理性、非逻辑、无法纪的可能性。雨果·鲍尔和特里斯坦·查拉一拍即合,引领了无政府主义艺术运动,走上了超现实主义的道路,这影响到了流行艺术,催生了垮掉的一代,赋予朋克灵感,成就了观念艺术。他们把自己宣传为艺术少年犯,反对一切:反权威、反社会、反宗教,特别是反艺术。1916年,两人效仿未来主义的马里内蒂,发出了达达主义运动的宣言。开始狂热推崇起源于巴黎文学先锋的荒诞主义思想。他们的宣言吸引了很多人,查拉和一帮艺术激进分子身穿奇装异服,在虚无和恐惧作用下,疯狂表演,就像孩子发脾气。孩子气也恰是达达主义的一个侧面。
阿尔普也是达达主义发起人之一,他认为要远离控制,创作合乎自然的偶然的作品,抗拒人类秩序施加影响的冲动。他的《根据随机法则排布的正方形的拼贴画》就是一个代表,其中大卡片上的碎片是自由散落在其上的。这和之后波洛克的创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库尔特·施特维斯在受到阿尔普的达达主义启发后,也通过各种废物创作出装配艺术品,并为之起名“梅尔兹”。他相信艺术可以来自任何东西。他在家里创作的“梅尔兹堡”就是由各种破铜烂铁组合而成。杜尚创作的《三个标准的终止》也是对于现存教条和知识的质疑。之后杜尚利用现成品创作的各种作品,也体现出他的态度——别把艺术太当回事。他以空的Rigaud香水品贴上新商标创作的《美丽气息》在08年拍卖时,高达1148万。
在社会高度商业化的背景下,世界性的反艺术运动——达达主义最终还是失败了。在坚持叛逆的背景下,1923年,达达主义转变为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以梦为生,1924-1945
相关人物及作品
-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法国诗人,“超现实”一词的发明人
- 安德烈·布勒东(1896-1966),超现实主义倡导人
- 巴勃罗·毕加索,《三个舞蹈者》
- 胡安·米罗(1893-1983),《小丑的狂欢节》
- 马克斯·恩斯特(1891-1976),“擦印画法”,《西里伯斯》、《森林和鸽子》
-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记忆的永恒》
- 勒内·马格利特(1898-1967),《受威胁的谋杀者》
- 乔治·德·基里科(1888-1978),《爱之歌》
- 曼·雷,李·米勒,摄影师,“雷摄影”,中途曝光,《物质相对于思想的第一性》、《色情的面纱》
- 佩姬·古根海姆,艺术经纪人、收藏家、艺术圈知名人物
- 莫瑞特·古根海姆(1913-1985),曾做过曼·雷的模特,《物体》
- 弗里达·卡罗(1907-1954),墨西哥艺术家,《梦》、《自画像:框架》、《自画像:黎明马客栈》
思潮
超现实一词是纪尧姆·阿波利奈尔在他意识流一般的剧本里发明的。而后启发了已经对达达主义厌倦的安德烈·布勒东。他受到弗洛伊德的影响,认为梦境和“无意识”的概念格外有趣。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左派的他希望挖掘出人们被体面压制的秘密和无意识,从而带来不安和迷失。这和之前康定斯基、马列维奇、蒙德里安的无意识使用还不一样,布勒东的超现实主义力图撕破乌托邦,揭露我们思想里的堕落。他将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视为超现实主义的著作,并之后又加入他的《三个舞蹈者》。毕加索本人欣然应允。《三个舞蹈者》本身也反应了他那段时间糟糕的精神状态。
同一时期,胡安·米罗的《小丑的狂欢节》也得到展出。这幅作品像是他潜意识的大爆发,所有的内容都来自自发创作。用布勒东的话说就是“最纯粹状态下的精神的不自觉”,推崇写或者画进入脑海的第一个东西,不作任何思考。米罗的工作室附近还活动着他的朋友马克斯·恩斯特。他还是让·阿尔普的好朋友,同样的他的作品《西里伯斯》里也能看到各种怪诞的组合。他还发明了用材料拓印在画纸上的擦印画法。在这种画法里,在拓印好之后,就盯着拓印的形状看,然后将意识里的东西画出来。
达利和马格里特也是出色的超现实画家,他们的著作里能感受到创作者的恍惚状态,画作里重现了画家的逼真梦境。曼·雷和李·米勒意外发明的中途曝光,创作出了仿佛梦境般的摄影作品,得到布勒东的赞赏。同样的,还有许多女艺术家的身影,就包括莫瑞特·古根海姆和弗里达·卡罗。卡罗以“自己”为主题,创作了许多画作,其中《自画像:框架》成为第一个进入卢浮宫的墨西哥艺术家作品。随着二战到来,欧洲的超现实主义者和达达主义者齐聚到美国。他们包豪斯成员、风格派、俄国构成主义等人汇合在一起,让纽约成了现代艺术的新中心。
抽象表现主义:宏大的姿态,1943-1970
相关人物及作品
- 佩姬·古根海姆,伦敦当代艺术博物馆创建人
- 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滴画法,《壁画》、《母狼》、《满五英寻》
- 汉斯·那慕斯(1915-1990),波洛克的工作照
- 威廉·德·库宁(1904-1997),《挖掘》、《画》、《女人》系列
- 巴尼特·纽曼(1907-1970),色域画家,《太一》、《人,英勇而崇高》
- 马克·罗斯科(1903-1970),《无题》、《赭石,红上之红》
- 大卫·史密斯(1906-1965),《澳大利亚》
- 安东尼·卡洛(1924-),《一天清晨》
思潮
在尝试建立伦敦现代艺术馆因二战中途失败后,佩姬·古根海姆将阵地从欧洲转移到曼哈顿。她建立了一家以当代艺术见长的画廊,里面包含蒙德里安、达利、布拉克等人的作品。为了掀起一场新的艺术运动,她在画廊里组织了支持新型艺术家的沙龙。波洛克的《速记人物》在其中脱颖而出,得到了蒙德里安的赞赏。波洛克在所罗门·古根海姆的非客观绘画博物馆里工作,在其中得到康定斯基的作品启发。和康定斯基的镇定、冷静不同,波洛克是一股不稳定的、强大的力量。在试图用酒精压制失败后,他通过心理治疗对自我意识、无意识等有了更深度理解,之后他开始尝试无意识行为,自发绘画脑海里的任何事物,在画布上用富有表现力的方式涂抹。他的滴画法受到了拼贴画、施威特斯的“梅尔兹”的影响。起初,波洛克的作品并没有受到重视。在摄影师汉斯·那慕斯的拍摄助推下,他一下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著名人物。
德·库宁是另一位出名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对生命阴暗面的感受是他艺术风格的一部分,它抵消了作品里和谐的美感。巴尼特·纽曼和马克·罗斯科是色域画家的领军人物,他们分别有纯色中属于自己的签名。纽曼是画中胶带的拉链,罗斯科则是柔和模糊过渡的色彩。罗斯科曾描述他的艺术是“对复杂思想的简单表达”,这也能拿来解释抽象表达主义。
波普艺术:零售疗法,1956-1970
相关人物及作品
- 爱德华多·保罗齐(1924-2005),《我是一个有钱人的玩物》
- 理查德·汉密尔顿(1922-2011),《是什么让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
- 贾斯培·琼斯(1930-),《旗》
- 罗伯特·劳申伯格(1925-2008),《字母组合》、《擦除的德·库宁绘画》、《白色绘画》
- 约翰·凯奇,《4'33''》
- 安迪·沃霍尔(1928-1987),《可口可乐》、《金宝汤罐头》、《玛丽莲双联画》
- 罗伊·利希滕斯坦(1923-1997),《嘭!》
- 彼得·布莱克(1932-),《帕波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
- 克拉斯·欧登伯格(1929-),《商店》、《两个一切都有的芝士汉堡》
思潮
考虑到消费主义的主题,爱德华多·保罗齐的《我是一个有钱人的玩物》可以说是波普艺术的第一个样本。波普艺术也离不开当时的流行文化、年轻时尚一代、大众媒体和轻率性行为。同样对消费主义痴迷的还有理查德·汉密尔顿,他的作品发掘了高科技给现代生活带来的乐观主义精神,是消费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的结合。1957年,他将流行文化定义为:流行、短暂、可消耗、低成本、大量生产、年轻、诙谐、性感、噱头、刺激、大事件。再之后,贾斯培·琼斯和罗伯特·劳申伯格认为抽象表现主义和现实脱离了联系。他们不希望只关注自己,而希望反映和讨论社会以及生活现实。于是创作出各种新达达主义的装置艺术,如蜡画星条旗的《旗》以及各种材料组合而成的《字母组合》。劳申伯格认为要在“艺术和生活之间”创作。他综合了杜尚的“现成品”和施威特斯的“梅尔兹”概念。他解读至上主义《白上之白》的《白色绘画》还启发了约翰·凯奇创作出知名的无声作品《4’33’’》。琼斯和劳申伯格的作品为后来沃霍尔以及利希滕斯坦铺平了道路。
沃霍尔从广告界的商业艺术家转型而来,紧随保罗齐、汉密尔顿、劳申伯格的部分,创作出《可口可乐》和《热水器》。1962年后他和经纪人欧文·布鲁姆策划了很多反映大规模生产和消费文化的艺术品。这也成为波普艺术的显著特征。沃霍尔的作品里消除了他作为创作者存在的一切痕迹,他的作品力量在于不带感情的冷淡。他对消费社会的展示和利用让他成为非凡的艺术家。同时期,利希滕斯坦则使用漫画来创作戏剧性的场景。他的绘画方式类似修拉的点彩画法,利希滕斯坦模仿漫画的画法以及印刷过程,从而创作出一种能很快被辨识出来的风格。同样的,个人化的表达象征也成为了不带个人色彩的大量生产的对象。彼得·布莱克作品里讽刺的幽默、对各路名流的引用也是波普艺术的普遍特征。在波普艺术中,艺术和商业的界限很艺术地结合起来。欧登伯格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糊了界限。他的《商店》直接售卖可以在零售商那里购买到的物品,不过这些商品都不可用。1年后,他的《汉堡》诞生。用塑料盒搪瓷做成,以垃圾食品作为艺术主题。
“艺术并非得看起来像艺术才是艺术”,在这个概念下,新的艺术运动即将诞生。
观念主义/激流派/贫穷艺术/行为艺术:心灵游戏,1952年至今
相关人物及作品
- 马塞尔·杜尚,《泉》
-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艺术家在现场》
- 劳申伯格、约翰·凯奇、梅尔赛·康宁汉在北卡罗来纳州黑山学院的即兴演出
- 艾伦·卡普罗,《6处18次即兴演出》
- 伊夫·卡莱茵(1928-1962),国际克莱因蓝发明者、《单调交响乐》
- 路绮欧·丰塔纳(1899-1968),《空间概念:等待》
- 米开朗基罗·皮斯特莱托(1933-),《破衫中的维纳斯》、《行走的雕塑》
- 简尼斯·库奈里斯(1936-),《12匹马》
- 约瑟夫·博伊斯(1921-1986),《一群》、《我爱美国,美国爱我》、《怎样向一只死兔子解释绘画》
- 乔治·马修纳斯(1931-1978),《激流派宣言》
- 小野洋子(1933-),《切片》
- 布鲁斯·瑙曼(1941-),《未能在工作室漂浮》、《广场舞》
- 弗朗西斯·阿里斯(1959-),《收藏家》、《重演》
- 理查德·朗(1945-),地景艺术,《走出来的线》
- 罗伯特·史密森(1938-1973),《螺旋形的防波堤》
思潮
在杜尚开头后,艺术开始不必再与美有关,更多关乎理念。不论是阿布拉莫维奇的行为艺术,还是凯奇臭名昭著的《4分33秒》,还是卡普罗试图将老百姓变成艺术的一份子,都关乎理念。
- 新现实主义:克莱因对“虚空”——无限空间非常着迷。他的许多绘画都用同一种颜色画成,而后被他申请了专利——克莱因蓝。他还是法国新现实主义的一份子,这一流派力图超越“人体测量”,克莱因的做法则是把“人体测量”当成一种行为艺术,让模特蘸满颜料在画布上压靠。冯塔纳则是对自己的画布下手,用剃刀切割出许多划痕,他称之为空间主义。在破坏了一张画布的同时,他制作了一件艺术品。这就是他的理念。
- 贫穷艺术:这里的“贫穷”不是差的意思,而是在艺术创作中用最基础的材料,如小树枝、破布、报纸。皮斯特莱托在这个理念下创作出许多装置艺术。《破衫中的维纳斯》就是用二手衣服包裹维纳斯雕像。而这个雕像不过是一个花园里一尊廉价复制品。借此他讽刺消费主义的肤浅。简尼斯·库奈里斯同样走着反资本主义路线,他展出的《12匹马》真的由12匹活马拴在墙上构成。
- 激流派:激流派的理念在马修纳斯于1963年起草的《激流派宣言》中可以看到——在世界上去除资产阶级的弊病、知识文化、专业文化和商业文化。约瑟夫·博伊斯也在宣言上签了字。博伊斯的作品往往因奇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我爱美国,美国爱我》里,他将自己和一只小狼关在一个笼子里长达一周。在他的行为艺术里,艺术不局限于艺术家自己,还包含观众的反应。小野洋子的《切片》也类似,这个行为艺术需要观众用剪刀剪艺术家的衣服。这种和观众的互动能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些事物
- 观念艺术:有些艺术家也通过自己的身体表演,但不倾向于在观众面前展示。如瑙曼的一些作品里,排在首位的就是意识。在阿里斯的作品里,如《收藏家》,也暗示我们因为太忙忽视了身边的环境。理查德·朗和罗伯特·史密森的地景艺术,一样遵循着观念艺术的理念——只有当观念出色,观念艺术才会出色。
极简主义:无题,1960-1975
相关人物及作品
- 唐纳德·贾德(1928-1994),《无题》、《鬣狗爵士舞》
- 弗兰克·斯特拉(1936-),《理性与卑劣的联姻2》
- 卡尔·安德烈(1935-),《等量物8》、《144块镁方砖》
- 丹·弗莱文(1933-1996),《献给V·塔特林纪念碑1》
- 索尔·勒维特(1928-2007),《ABCD》
思潮
极简主义里包含了超现实主义、包豪斯的现代主义还有俄罗斯的构成主义。极简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以三维雕塑为主,那些工业材料制成的三维立方体边角清晰平直,朴素得近乎无情。尽管风格不同,极简主义艺术家在有一个目标上,还是保持了和之前艺术家的统一,那就是希望掌控生活。而他们的办法就是让生活规范有序。这些艺术品们有着机械般的冷酷严肃。同波普艺术家一样,极简主义艺术家想抹去自己在作品里的痕迹,甚至是作品里表露出创作者情感、主观性和作者性的一切痕迹。他们的目的是,让观众集中精力感受面前的实物,而不是分散到作者的个性上。
贾德创造的作品就单一而不所不包。其中没有任何隐藏的含义需要寻找,所见即所在。恰是至上主义、观念主义的反面。类似的想法可以在弗兰克·斯特拉的绘画里找到,在实现“你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上,贾德的解法是“削减成分”,斯特拉的解法是对称——哪里都是一个样。和波洛克的无意识行为相反,斯特拉也好、贾德也好,对他们来说思考是最关键的。卡尔·安德烈也受极简主义的影响,他的雕塑更接近我们现在的装置,创作完全是回应和影响所处空间和空间里的人。他同样受到了构成主义者塔特林的影响,但谈及塔特林的影响,丹·弗莱文更是他的死忠粉。他的艺术生涯里创作了39座雕塑致敬这位构成主义的创始人,其中典型的《献给V·塔特林纪念碑1》便是通过荧光灯的光来影响周边的环境。在索尔·勒维特的作品《ABCD》里,整齐的立方体以极为冷静客观的方式有条理地摆放着。
极简主义标志着现代主义的终结,艺术从此迈向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假身份,1970-1989
相关人物及作品
- 辛迪·舍曼(1954-),《无题电影剧照》
- 杰夫·沃尔(1946-),《损毁的房间》、《模拟》
- 芭芭拉·克鲁格(1954-),《我买故我在》、《你的身体是战场》
- 约翰·巴尔代萨里(1931-),《给想卖作品的艺术家的建议》
- 弗施利 / 韦斯,《天衣无缝的连锁反应》
思潮
后现代主义有个特点就是捉摸不定,几乎你想让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它开始于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式微的1960年代中期(尽管极简主义到现在尚有影响)。和后印象派一样,后现代主义是对其先驱的发展和批判性回应,也有人说是“对宏大叙事的怀疑”。美国 AT&T 大楼就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拼缀物。抽样、嘻哈、文化、混合、对公众形象的敏锐意识均成为后现代的特色:自觉地洞察和辛辣讽刺成为通用的语言。如辛迪·舍曼在《无题电影剧照》系列里对好莱坞男性沙文主义的讽刺。这也成为后现代戏仿和扮演艺术的早期代表。舍曼在照片里描绘了电影里的虚构人物,去掉了一切个人特性的痕迹,只基于市场的需要。以照片为媒介进行隐喻的不止辛迪·舍曼和她的赞助人麦当娜。杰夫·沃尔在他的《损毁的房间》里就细腻地隐喻了德拉克罗瓦的油画《萨丹纳帕露斯之死》,尽管他的照片里并没有人物。《模拟》也是如此,这张照片则模拟了古斯塔夫·卡耶博特的《巴黎街道:雨天》。
现代主义棱角分明,后现代主义没有棱角;现代主义拒绝传统,后现代主义什么都不拒绝。现代主义注重线条和系统性,后现代主义则分散得七零八落。现代主义者相信未来、有冒险精神,后现代主义者则对什么都抱着怀疑和反讽谑的态度。
今日艺术:名利场,1988-2008至今
相关人物及作品
- 杰夫·昆斯,《天堂制造》
- 查普曼兄弟,《悲惨的躯体》
- 达米恩·赫斯特(1965-),“冻结”展览,《现场画》、《一千年》、《飞物》
- 杰·乔普林、拉里·高古轩,艺术经纪人
- 莎拉·卢卡斯,《两个煎鸡蛋和一根烤肉串》、《裸体》
- 翠西·艾敏(1963-),《1963至1995年曾经和我睡在一起的每一个人》、《我的床》
- 村上隆,《Ko小姐》、《我的寂寞牛仔》
- 艾未未,《打碎一个汉代陶罐》
思潮
上世界末至今的艺术还没有个统一的术语来概括,后现代主义是最后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艺术运动。不过在这几十年里艺术里,还是有些它的特点,如大型雕像或是“体验”艺术。1988年赫斯特组织的在伦敦的展览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几乎意味着今日艺术的起始(作者这么认为)。这一代崛起的艺术家怀有一种企业家精神,将命运掌控在自己手里。他们很懂得创建基于作品和自己形象的品牌,如赫斯特、昆斯等人。卢卡斯和艾敏也是如此,她们的风格明显,对于媒体的掌握也驾轻就熟,这让她们很快成为名人,变得富有。当然,这些艺术家们的成功离不开像杰·乔普林、拉里·高古轩这样的著名经纪人。成为一名艺术企业家的后果之一是,你会像任何从商的人一样,接受权宜的哲学。街头艺术家们就不受这个限制。街头艺术和涂鸦也有蓬勃的发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