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make me think》 笔记
准则
- 减少用户思考
- 减少用户心理负担
原因: 用户时间有限,界面必须易于理解
用户的使用方法
- 82原则,只扫描感兴趣的
- 用户只寻求一个可行而非最优的答案
- 用户并不关心产品如何运作,会按照某个可用的方式一直使用下去
方法论
- 利用习惯性思维,包括页面位置、使用方法、元素外观这些被培养起来的习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层次分明,逻辑上的关联能从视觉上直接体现;能够划分区域
- 明确标识可交互元素;提高信噪比,减少不必要视觉干扰
- 标题更靠近关联的内容,突出关键词汇
- 减少冗余文本,包括欢迎语、指示文字
Web导航
重要性:
- 用户在web中感受不到方位
- 用户需要更快地达成目标
习惯用法:
- 导航部分(或是某些公用部分)固定出现在页面同样位置,会让用户能立即确认自己还处在这个网站里
- 在市场类应用里,包括站点ID、栏目、实用工具、搜索
- 站点ID需要有独特可区分的设计
- 一个返回首页的导航链接
- 简洁明了的搜索框
- 简单的按钮文案
- 减少无用的提示文字
- 明确可能的搜索选项(如果有的话)
- 每个页面需要有个名字(保留意见)
- 合适位置
- 引人注目
- 和链接保持尽量一致
- 明确告诉用户“我在哪儿”
- 面包屑
- tab
- 上述元素主要的原因:现实生活中,用户并不会按照设计师规划好的路径访问网页,可能会来自分享链接、搜索引擎,并不能保证从入口进入。要能让用户在任意一个页面都可以清楚明白它要完成某项任务的话,应该如何使用当前这个网页。
吸引用户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主页要能传达整体印象。必须能显而易见地直截了当地明白:
- 这是什么网站
- 我能在里面做什么
- 网站里有什么
- 为什么选择这个网站
在用户弄清楚这些问题的最初几秒甚至是最初几毫秒,是决定你能否留住他的关键(晕轮效应)。而且因为上面加粗字体的原因,你可能要在主页外的其他页面也保证这一点。
一些手段:
- 靠近站点ID的简洁的slogan
- 一些推介语
- 以明确主张为目标占用空间
- 在描述使命时保证坦诚
- ab test和数据说话
好口号和好的站点ID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它需要至少有下面几点特征:
- 清晰简洁、言之有物
- 明确产品特色与优势,最好是只有你能适用,别的产品都用不了的那种
- 最好能再个性、俏皮一点
当然你们公司足够出名的话,上面这些就当不存在就行。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告诉用户该从哪里开始和避免滥用首页推介。
怎样减少信仰讨论
- 避免关于个人喜好的讨论(如:“我不喜欢下拉框”)
- 针对场景,根据经验选择(如:“我认为这种场景下不适合下拉框”)
- 充分测试,数据说话反哺经验
如何进行可用性测试
当下的互联网公司迭代速度之快,可能并没有时间做这方面的研究。
区分开焦点测试(类似于种子用户,听取他们的使用感受和反馈)和可用性测试。
- 焦点测试在早期阶段
- 可用性测试持续进行
- 周期性(比如一个月)进行可行性测试
- 暴露严重问题,因为团队可能并没有资源解决所有问题
- 应该有个主持人
最有可能的测试流程:
- 介绍部分
- 简单的提问部分,了解测试者的背景
- 简单的主页浏览,询问感受
- 完成测试任务
- 问题询问
典型的问题:
- 用户不清楚概念
- 用户找不到想要的字眼
- 内容太多了
移动时代带来的挑战
- 狭小空间的约束
- 用户需要立即完成或经常重复的工作应该一样就能看到
- 其他的事情应该轻点几下就能完成,而且有显而易见的路径到达
- 兼容多平台的UI解决银弹是很难的
- 在UI上给用户足够的按钮,比如一个有着三维样式闪着光的按钮
- 意识到没有光标了
- 应用最好能“让人快乐”
- 移动应用尤其需要可学习,然后是可记忆
用户的好感度
降低好感度的几种方式
- 隐藏用户想要的信息
- 对用户交互不宽容
- 询问用户过多信息
- 敷衍用户
- 看上去不专业
如何提升好感度
- 知道用户想要什么
- 简明易懂
- 看上去花了心思
- 知道用户的可能问题,并给予解释
- 提高鲁棒性
如何说服你的老板推进可用性
略